您好!欢迎访问德正社工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联系人:德正社工
联系电话:0311-89252262
联系传真:0311-89252262
联系邮箱:sjzdezheng@163.com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42号碧景园门楼三层
公司网址:www.dezheng.net.cn
详细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德正动态 -> 信息显示

学校社会工作工作方法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14 点击:3285

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即个人辅导、小组工作、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以  

  一、个人辅导
(一)辅导的含义
A.J.Jones认为:辅导是工作员给予另一个人的协助,使其能够明智地作出抉择和适应,并解决问题。
詹维明认为:从狭义看,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具体而言,辅导是两个人在一种特别情况下的沟通。两个人中一个是辅导员,受过专业训练,明白工作原则,与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纠正短处,发挥特长,成为一个内心平安,满足于现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广义看,辅导是全人发展,受辅导者藉着辅导过程学会面对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原则,从而全面均衡地发展他的人生。
本书对“学生辅导”的定义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秉承着专业的理念和价值,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恢复正常功能和促进全面发展及潜能发挥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二)学生辅导的层次和目标
    1、学生辅导的层次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的各不相同,学生辅导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1)初级预防层次。对于学生的许多适应性问题,如果提前给他们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有所准备,完全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发生。例如,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很多人都有过两性关系上的困惑,一方面,青春期的羞涩和骄傲使他们会在表面上拒绝异性朋友;另一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又迫切地想了解与异性有关的各种知识,结交异性朋友。所以,如何同异性相处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关注。对此,学生辅导者可以利用讲座、演讲和开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澄清学生有关两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导他们如何同异性正确相处。青少年学生具备了这些知识,同异性相处时,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困惑和障碍,达到无形地消除问题的目的。
(2)次级预防层次。有时,虽然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巧,还是不可避免问题的产生。此时,就需要次级预防层次的辅导工作。这个层面的辅导工作,着重在早期发现问题症候,及早予以处理,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次级预防层次的对象是具有生活适应问题的学生或者已有问题但是尚不严重者,它藉着直接接触或父母和教师的合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或减轻问题的严重性。例如,诱使青少年学生越轨者的越轨行为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好奇和寻求刺激,而为了不断满足好奇感和寻求新的刺激,青少年学生会继续尝试越轨行为。因此,只要对他们的这种心理加以说服,并辅之以严重后果的说明,极大程度上可以阻止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多次重复发生。次级预防层面的辅导工作可以防止问题的激化和情况的恶化。
(3)诊断与治疗。这个层面的辅导工作着重在危机调适,对象是已经出了问题,而且问题相当严重的青少年学生,要设法将他们安置在特殊环境中,如感化所的感化服务,接受特殊课程或是由专家、心理医师直接施以个别矫治,协助他们解决适应的问题和辅导他们重新开始有规律的生活。
2、学生辅导的目标

根据辅导工作的不同层面,辅导服务的目标也可以分为三点:
(1)协助学生探讨和解决在生活及成长历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如建立自我形象、了解生理、心理和情绪转变,学习与家庭及其他成员相处、交友之技巧、恋爱与婚姻、人生观、求学与就业等;

(2)协助青少年学生做好准备,克服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烦恼和危机,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建立自信,并能顺利度过动荡的青少年期及建立成熟的人格。
(3)提高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的能力,从而确立及发挥内在潜能,学习及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能达致个人的成长。
(三)学生辅导的步骤
通常把学生辅导分为四个阶段:聆听、反应、个人化和引入,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示之。
  学生辅导的步骤
辅导的步骤:      聆听        反应        个人化    引入
学习的技巧:      表达        探讨        了解       行动
           因果
           进程
以上所述的辅导步骤,表示进入辅导过程开始会谈时,工作员要多用聆听的技巧,继而用反应及个人化的技巧,最后引入行动。从理论上说,辅导和会谈可以划分成上述四个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是一个阶段紧随着下一个阶段,不能刻意划分。另外,在辅导的进程中,当学生每次探讨一个新问题时,聆听、反应、个人化和引入的步聚便会逐一出现。
在辅导会谈的过程中,工作员需要注意的是:

 1、主动地聆听:工作员用目光、笑容、身姿和专注的神情鼓励学生说出想法和感受。

2、运用简短、肯定的言词:例如“是”、“哦”、“是如此”等,表示工作员明白学生所说的意思,并对学生予以鼓励

3、反映学生的感受:即工作员即时地紧随学生吐露感受之后,用简单的几个词语重复学生所说的有关他个人感受,使学生能深深的明白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情境,从而帮助他较容易地解决问题。
4、总括学生的谈话内容:在适当时候,工作员需要概括学生所述的内容,使他清楚会谈至此的进程,并可引入下面会谈要涉及的事情。
5、尽量简单和直接地开始会谈。
6、容忍沉默的时刻。
7、注意学生的表情:学生所说的可能和他的表情有不相符之处,工作员应观察学生,留意他有否想说而没有说的事情。
8、工作员留意自己的限制和偏见:工作员不要强行尝试解决自己技巧和时间之外的问题。
9、工作员要尽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10、回答学生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
11、当学生对工作员表示抗拒时,工作员在感到难堪之余仍需要接受学生,工作员也可以把这种情况提出来进行讨论
(四)学生辅导会谈的态度和技巧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工作员的态度和技巧是合二为一的。学生辅导会谈的态度和技巧有:
1、尊重、关怀及接纳:这是无条件的尊重、关怀及接纳受导者,表示相信学生所说的、他的感受和他有能力改善等,这也是积极的人格发展的条件。
2、真挚诚恳:工作员表现真正的自我,并准确地察觉自己所经验的感受。
3、共鸣同感:工作员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从而了解学生的观点、感受及想法。
4、简洁具体:这是用流畅、直接及完整的言词,向学生表达他的感受和经验。简洁的相反是概括化、分类和标签。简洁具体的好处是当工作员的反应符合学生的感受时,学生也会专注于自己重要的感受、经验和问题上,并鼓励自己准确、简洁及具体去表达和分析及改变误解。
5、对质:工作员表达他感觉到学生有不协调禹情况,如学生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不一致,他所说的和行为不一致,他表示他所经验的和工作员感觉他所经验的不一致,学生在不同的间报导的不一致。

6、个人分享:工作员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表露自己私人生活的情况。合时及适度的个人分享会鼓励学生表露自已和开放自己,帮助学生准确和具体地集中在问题上,加强学生对自已的探讨和了解。
(五)学生辅导会谈的方法
1、沉默法。这是对学生的行为或语言不作回应和不予理睬,但目光仍然集中在学生身上,维持观察和思考。这是学生觉察到的。沉默法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忘我般炫耀的行为或说话起否定作用。
2、称赞法。这种方法很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内心有自卑感,以反叛行为来掩饰的青少年。这类青少年心目中觉得父母及长辈都不欣赏他们,如果工作员对他们表示欣赏,便会击中他们心理的弱点——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存在,从而为双方良好的关系的建立和辅导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3、认同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反叛性的青少年,这类学生表现的态度,很多时候都与老师、家长对立,不接受忠告。原因是他们心目中认定老师和家长不了解他们的思想,也未经历过他们的感受,只懂得说教而己。这时候工作员采用认同法(诸如“我曾经和你有相似的经历”、“我也曾有过你相近的看法”等等)就可能打破与这类学生的隔膜,因与这类学生有相似的经历和相近的看法而获得认同效果且没有破坏工作员的形象。认同法与上面所述的个人分享相同。
4、引起焦虑法。这是用不同的方法使青少年学生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或动摇,甚至不知所措,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最容易促使当事人改变的。

二、小组工作
专业小组工作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其中,开展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活动设计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关系到小组工作的成败和是否有效。
(一)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技巧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Fullerton)人群服务与辅导系教授、小组辅导专家杰瑞德•柯瑞(Gerald Corey)曾经指出,开展小组工作需要采用的技巧有:小组前准备工作的技巧,包括建立小组、招募成员、筛选成员、给定目标等技巧;小组开始阶段的技巧,包括小组聚会物理环境的安排与布置、成员相互认识、成员建立信任感、处理抗拒、成员自我评价等技巧;小组转换阶段的技巧,包括处理防卫行为、处理问题成员、处理冲突和处理对领导者挑战等技巧;工作阶段的技巧,包括处理所有成员同时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处理投射和自我觉知到的其他问题等技巧;结束小组的技巧,包括结束每次聚会、小组成员分手、继续评价与追踪、小组评估等技巧。限于篇幅,本节只能择其重要的内容予以简略介绍。
1、学校小组工作流程和小组工作计划书的制定。
学校小组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都是一门技艺,因此,小组工作方法不仅需要在情境中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而且更需要遵守它的科学性。正因为如此,在学校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中间乃至结束,都需要根据小组工作流程来逐步推进

在上述过程中,其实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小组工作前期准备阶段,另一是小组工作过程阶段。在准备阶段,有一项工作至关重要,即制定小组工作计划。通常而言,一份完整的小组工作计划书主要由基本理念、主要理论、目的和目标、小组活动主题的内容、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评估方法、经费预算等几个部分构成。以下是一份小组工作计划书的样本,可供我们在开展学校小组工作时参考。

2、小组成员的招募和筛选
一旦决定开设一个小组并且小组的性质、目标以及成员的资格都已经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要招募小组成员了。大致而言,小组成员招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如果工作员手边就有预备成员资料的话,可用当面会谈的直接接触方法。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是最有效的成员招募方法,但是于时间上却较为不可行。
(2)以邮寄、张贴海报或布告栏公告等方式告知大众,让有兴趣者前来应征。
(3)在教室里用影片介绍、演讲或讨论等方式进行宣传。
(4)在学校里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等利用班会时间加以宣传,或请来各行政单位协助推荐合适人选。
(5)函告家长鼓励孩子报名参加。
(6)利用电视、广播、报章、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泛宣传。
(7)与社会上各种组织、机构、团体等主要负责人接触,恳请协助宣传和推荐。
然而,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宣传,活动通知单上都必须写明以下几个内容项目:
小组成立的目的和目标。
小组活动的日期、地点、次数和期限的长短。
参加小组所需的费用及其他相关的开支(倘若无需费用支出也请说明)。
负责机构的名称及电话号码。
小组工作者的姓名、电话、专业经历和训练等个人资料。
小组工作者和小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其他相关的安排事项,如小孩照顾的服务、有无交通服务和茶水点心供应等等。
经过宣传后倘若有许多人前来报名参加小组活动的话,则要对报名者进行挑选。之所以安排选择的过程,除了了解申请者意愿、向未来小组成员澄清有关疑虑、勾绘小组存在的理由、准备日后要探讨的一些主题和方向,以及剔除有偏差人格特质的应征者(如自杀性的、精神病的、面对极端的危机的、高偏执狂的、妄想的、极度自我中心的、有仇视心的、行事行为是独霸性的、有侵犯性的以及有自恋狂的等等,这类应征者更适合予以个别咨询、个别治疗等方式接受辅导)之外,还基于以下一些因素的考虑:
小组的性质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小组的同质或异质,主要指成员在人格特质、教育程度、成长背景、社会和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异同。如果要成立的小组属于一帮发展性工作的学习小组、成长小组(如人际关系的培养、自我的肯定和增强等)或专业训练小组、则宜选择同质性较高的成员,因为组成成员程度相近、易于交流。如果要成立的小组属于治疗性、任务性或创意性思考等小组,则成员的挑选要着重从异质性考虑,因为异质性小组贵在它的“社会多样性”,通过成员丰富的多样性及不同的人格特质,可以互相刺激、彼此观摩学习,让小组的发展更具多元性。
小组成员的性别组成状况。有研究资料显示:
a.如果选择的成员全部都是女性,其小组特征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拥有较愉悦的小组气氛;成员的参与性高,且都能体会到小组经验。
b.如果挑选的成员全部都是男性,其小组特征是对指定的任务工作十分努力且相当持久,但是小组工作气氛较为低沉。
c.如果挑选的成员是男女性混合,这样的小组调和了男性组和女性组的同质影响力也结合了两组好的影响因素,所以,男女性混合组的特征是,高凝聚力、高参与感和高任务导向。
当然,男性女性的选择不同会影响小组的效果和效率,性别的选择也和小组的类型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治疗性小组通常以同一性别小组较为有利;而任务性小组或成长性小组则以混合性小组较有利目标的达成;但是某些特殊年龄层次或某些特定目标的小组宜采用单一性别,如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小组、女同学自强小组等等。
  3、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聚会中任务的确定

在小组聚会期间,社会工作者要完成很多任务。任务类型的确定应该随着聚会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按聚会的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来确定或订立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1)聚会的开始阶段
聚会开始时,如果小组成员互不相识,社会工作者应该介绍他们相互认识。然后,如果有额外聚会通报和文章,就应该派发。社会工作者也应该清楚地向小组成员阐明聚会的目的和步骤,使每一个人都知道聚会期间会有些什么发生。对聚会的讨论目的和讨论议题有个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小组成员感到议题对他们来说是有关系的和有兴趣的。
在这个阶段,必须在小组成员中获得通过上次聚会的记录。如果组员觉得有必要,社会工作者也应该征求小组成员对聚会议程做出修改。在对聚会作报告介绍时,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负责报告的小组成员能简单地、扼要地给其他成员汇报。一个冗长的口头报告常常会削弱小组成员的兴趣和关注。
(2)聚会的中间阶段
在聚会的中间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小组成员遵照聚会议程而不要离题。中间阶段通常是小组完成它的大多数困难任务的时刻。为了顺利地进行讨论,社会工作者的第一件事就应该阐明讨论的题目、程序和步骤。这样,小组成员就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或预先有一个准备,并了解他们应该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有时,当议题非常重要而且牵涉到所有成员时,就应该在这个阶段多花费时间。当议题的总意图和目标达成协议后,就可以委派一个委员会或个人逐一处理细节问题,并在下一次聚会中向小组报告和作进一步讨论。
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收集、提供和反馈信息,来帮助小组成员讨论。收集和提供信息的技巧帮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对他们相会了解产生影响,并且澄清沟通的信息。此外,向小组成员反馈信息,这将帮助他们发展信息并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阶段,应该发展两种规范:一是鼓励讨论的规范;二是制订评价在前一阶段所讨论的意见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以身作则与小组成员分享他的意见。
(3) 聚会的结束阶段
在聚会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控制讨论的时间,从而保证所有的问题都能被处理。要精心地控制时间以便每一个议题都有足够的时间,而不是匆忙或没有经过思考就做出决定。如果时间不够,社会工作者和全体小组成员就必须考虑余下的议题那些是应该优先讨论的,并决定那些议题可以推迟到下一次聚会时再讨论。
在聚会将结束之前,社会工作者就聚会的情况做出总结,并且区分那些议题和问题应该跟进或需要给予进一步关注。如果有可能,还应该提及在下一次聚会中所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概括起来,社会工作者在聚会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可以以下表简要列出

 社会工作者在聚会不同阶段的任务
聚会的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开始阶段        介绍小组成员
              派发文件和通报
              阐述目标和聚会程序
              通过上次聚会的记录
              控制报告时间
中间阶段        根据议程进行讨论
              从小组成员收集信息
              提供反馈
              发展小组规范
              帮助小组完成大部分任务
结束阶段        控制时间
           保证所有的议程能尽可能地完成
           总结所讨论和完成的议题
           确认需要进一步行动或讨论的议题
4、与小组成员的沟通
工作者与小组成员达到有效的沟通有很多影响因素。如:如何有效地发出和接纳信息、小组的沟通网络、小组的结构因素(规模大小、成员地位等等),以及小组内的气氛和信任程度。其中,有五种技巧工作者必须掌握。它们是:
(1)语意简述。即指工作者能够正确而且非评断性地简述说话者的信息内容和感受。
(2)知觉查核。指工作者用知觉描述的方法来查核自己是否正确地感知到了
说话者的知觉感受。
(3)信息含义的磋商。在沟通过程中,当工作者无法了解说话者的信息内容含义时,工作者有必要耐心地和说话者协商交流,直到信息能够被正确了解和能够取得共识。
(4)积极的倾听。投入地倾听是工作者对说话者表达的一种尊重的态度和有兴趣倾听的意愿。因此,工作者在倾听时要做到:
停止说话;聆听重点;引发问题;注意聆听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在未完全听懂对方想表达真正意见之前不要急着与对方争辩;避免分心。
(5)专注的行为。可以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
语言方面:例如可以用“对对……”等语言语调来反应给对方知道我在专注地倾听,也可以用话语来引导,鼓励对方,如“你想谈些什么?”“你是否愿意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妈妈的事情?”等等。
非语言方面:“非语言”就是指“肢体语言”。它往往也透露出一些重要信息,表达出我们是不是专注地在于对方沟通。一般而言,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应该遵循“SLORE”原则。即:
  
S:指于对方沟通时,双方座位的角度。原则是直角的(square),即九十度,这种角度较自然也较方便接受信息。L:指与对方沟通时,身体的姿势宜向前倾(Lean),表示有心、愿意倾听对方说话。O:指与对方沟通时,心态应该是开放的(Open),不装腔作势和敷衍了事,而是富有同理心地与对方沟通。R:指与对方沟通时,身体子是可以是很轻松自在的(relaxed),不会给对方带来任何压力。E:指与对方沟通时,应该注意彼此眼神的接触(eye—contact),看着对方说话,也是一种尊敬和礼貌的表示。眼神四处飘散会给对方带来不安和不受尊重的感觉,所以应尽量避免。要注意的是,看着对方是指眼神自然地接触,而不是去瞪眼盯着看,这样同样会给别人带来不舒服和不礼貌的感受。

6、小组聚会中议程的掌握
牵涉到小组聚会中讨论的技巧有很多,不可能一一详述。然而,以下强调的这些技巧对掌握聚会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1)总结技巧
在讨论中,总结是经常使用的沟通技巧。它是集所有互动或聚会的重要维度之大成的技巧。在讨论中,会产生各种观点和意见,他们可能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有冲突的。所以,对社会工作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断总结讨论的内容,使小组成员对他们所说的和所赞同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小组工作者可以用总结来检查是否已经得到小组成员传来的信息并作正确的解释。他也可以利用总结去处理难题或问题,把它拆成不同部分,使讨论更容易和更深入。最后,总结能帮助小组集中注意力,带领小组成员把精力放在特别重要的讨论议题。
(2)集中焦点的技巧
一种使小组成员在讨论中集中焦点的方法是,社会工作者建议小组每次讨论只处理一个议题或一个问题。他可以向小组成员指出,他们的讨论是否脱离议题,并要求他们只作与任务有关的陈述。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建立一些规则限制小组成员,使他们的交谈始终围绕着议题。
(3) 关切的技巧
这就是让小组成员知道,社会工作者密切关注着他们在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避免判断和评价小组成员。这样的技巧会高度鼓励小组成员这样做下去。
(4) 保证公平参与的技巧
公平的参与并不等于相同的参与。公平参与以小组成员期望的参与为标准,它是在小组成员的能力范围中,包括知识、信息和其他对讨论有贡献的,或他在小组中的角色。例如,如果一个成员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专长,小组就可以指望这个成员为小组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个对这个题目知之甚少的成员的期望就要低一些。如果一个成员是讨论的领导者,其他成员可以指望他更多参与,而对一个新成员,他仍然需要时间定位。其他人就不能指望他有太多参与。在讨论或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技巧地保证每一个人能按照他的能力与角色进行参与和发挥作用。
(5) 阻挠和支持的技巧
有些小组成员会趋于在讨论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其他人就会趋于沉默。社会工作者就不得不用一些阻挠的技巧来中断这个成员的支配行为,以使其他人有机会阐明他们的观点。至于沉默的小组成员,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支持的技巧,比如说给予鼓励和奖励。
(6) 质询的技巧
质询是另一种用来告诉一个小组成员他言行不一致的技巧。这是一种特别的传递信息的方法,用来影响一个成员改变他的行为。
(7) 回应感觉的技巧
在小组聚会和讨论中,社会工作者必须因小组成员的感受向小组成员表达同理,以便培养信任和鼓励他们作更深层的理解和探索。
  (二)学校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ffice ffice" />
活动安排是开展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有些学校小组工作的展开和继续下去,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支持。因此,针对学校中不同服务对象,设计不同活动,就成为学校小组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1、破冰活动
破冰其实是一个隐喻,破冰用的破冰船就是专门为了破开冰封水道而设计的船只。在人际关系上,破冰活动就是用来应付彼此关系开始时的拘谨、陌生、紧张甚至冷漠,同时也希望带来温暖的气氛。所以,破冰活动亦被称为热身运动,它通常是较短、具有结构性的活动,只需要很少准备就可以开始进行。虽然,破冰活动常常被安排在小组聚会之前,但是,实际上,每当小组气氛凝固或出现冷场都可以使用。由此看来,破冰活动对于小组工作的开展至少有以下三个作用:第一,让成员互相介绍认识;第二,引导成员进入主题;第三,强化成员对小组聚会的投入和参与。
一般而言,一个良好的破冰活动应该具备如下一些要素:符合小组的需要及兴趣;重视过程多于结果;鼓励参与及分享;成员感到被接收及公平对待;通常会展现一个主题或要点;令人觉得有趣及富有挑战性;没有对错之分。
为了达成上述因素,带领小组成员的社会工作者就需要遵循一些破冰活动的要点,它们是:
(1)绝不能强迫成员参与任何一项活动。虽然工作者鼓励成员参与,但是个人应知道他们有权力拒绝参与令自己感到不安的活动。
(2)除非事先同意,所有活动中的成员个人资料应该保密。
(3)小组领袖或工作者是成员的重要榜样,他们积极参与,可以减少成员最初的拘谨或者恐惧,并愿意冒险。
(4)工作者在进行活动前,应考虑这些活动是否恰当。过分重复使用或太多使用活动,都会令成员感到刻意或造作。工作者应该记住,破冰活动只是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
(5)在破冰活动过程中,工作者也需要对成员及小组的发展保持敏锐的触觉,需要经常留意小组动力,如向心力、沟通、相互依靠等问题。
(6)工作者应该把破冰活动与小组主题及下一环节联系起来,因为破冰活动与主题可以无关,所以需要一个顺滑的转接。
总之,经验表明,破冰活动对小组工作最初的开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但限于篇幅,本节难以对一些简单易行的破冰活动及其规则予以介绍。
2、主题活动ffice ffice" />
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主张只有通过小组活动的精心设计配合,才能使小组生命的发展、小组工作的实施、小组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目标的达成得以实现。因为诚如台湾社会工作专家林万亿教授的论述,小组活动至少可以具有如下功能:(1)提供人际接触;(2)汇集对小组成员有用的资料;(3)通过小组活动中的预演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4)容许偏差行为的存在以达成小组内成员的自我开放;(5)导入小组成员平时深藏的感受领域以供全体成员的讨论和分享。
总之,在小组过程中只要领导者事先悉心设计,其每一项活动往往能得到预期的效果。那么,那些活动类型常常被学校社会工作者采用呢?
(1)配对或三人组讨论。即将成员两两配对或以三人为一组进行问题讨论。它的最大优点是成员可以自由地交谈,经过这种过程的多次反复训练之后,当成员回到小团体或大团体之后,会比较拥有信心在大众面前发表意见或分享感受。
(2)书写。工作者要求成员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如使用“语句完成活动”,借由成员所填写的语句来投射出成员对某些主题或论点的信念与想法,这个活动往往可以帮助成员将注意力及讨论重点聚焦,也能引发成员的兴趣与活力,是书写活动中最有用的形式之一。其他的书写活动还有:例项活动,写日记等方式。
(3)肢体移动。系以肢体活动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主题或思想,如“信任抬起”等活动,就是通过肢体活动让成员互相体会信任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感受反应。
(4)美术与工艺技能的使用。工作员要求成员画出一幅能代表自己个性、嗜好或人格特点的“自我画像”,并且可以用任何线条、图案、颜色或象征来表达。凭借这张简单的美术作品,能够投射反映出成员的某些人格特质或想法。
(5)一般阅读活动。由工作者提供某一主题的阅读资料,再引导成员作深入的讨论。只要阅读资料合宜和适切,一般都能引发热烈的讨论。
(6)回馈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在协助小组工作者及成员能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例如,让成员彼此分享他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活动;给予对方正向回馈的“优点轰炸”活动,等等。它们对小组凝聚力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7)道德两难情境活动。该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在帮助成员去体验和认识每个人拥有的不同思想观念、价值看法;训练成员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想法;在两难的故事情境中,如何作最有利于团体又符合社会正义的抉择安排。
(8)幻想活动。该活动是借助成员的想象力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感觉予以形象化,再引导成员作进一步经验幻想的讨论。例如:如果想象我是一种动物,我会希望是哪一种动物?为什么?一般而言,幻想可以帮助成员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觉、愿望、怀疑与害怕的情绪。
(9)绕圈发言。这类活动可以帮助工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一个主题广泛地收集到成员的意见和看法。由于绕圈活动的进行是一个接一个地表达意见,所以无形地会刺激成员在思想上不得不做出比较深入的探索。
(10)小组决策。该类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在引导成员如何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小组的问题,其探讨的主题,主要以与小组合作、小组思考、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面有关的训练活动为主。
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一些活动,如:接触活动、经验性活动、信任活动以及创造性道具使用活动,等等,都可以供我们在开展小组工作时酌情采纳。当然,这里的“酌情”十分重要。换而言之,活动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其适切性以及人、地、时、事、物等主客观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小组工作能更好地达成目标,所选择的小组活动可以依据以下的流程来进行图三十一  小组活动选择和安排流程
(1)首先依据小组的目标和目的评判小组的整个活动计划。
(2)再依据活动计划,明确制订欲达成的各项目标。
(3)详细列出可资利用的设备、资源和合宜的时间。
4)依据成员下列各个变项,详细列出备用的相关活动:兴趣和动机、年龄、技巧层次、身心状况、注意力的持久性。

(5)再依下列各项因素,分列各种计划:活动的特征,如活动时间的长短等;活动的生理需求事项,如力量的大小等;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事项,如互动、语言方面等要求;活动的心理需求事项,如有关感受、思想的表达;活动的认知性需求事项,如有关活动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等方面的认知与分解。

(6)最后,选择最合适的并且能够达成小组既定目标的活动计划。
3、主题活动介绍
为了帮助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充分运用主题活动来有效地开展工作,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题活动项目。
(1)自我认识
许多小组工作在开始的第一节往往先行安排一次“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小组活动。的确也是,很多人对自己并不能给予真正的认识,也不能意识到对自我的判断往往与其它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判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小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分享,强化其自我表达的能力;提升成员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强调成员间彼此回馈和反应的重要性,不只帮助了个人的自我成长,也帮助他人成长;协助成员能够自我接纳、自我完成,发掘内在的潜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以下一个活动可以供作“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活动安排时参考:
自我画像”活动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假借自己的作品来表露自我的个性;假借自我反省来增加自己认识;假借组员的感受,明白自我在其他人心目中所留下的印象,并促进组员之间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的具体方法是:
a.工作员略述自我观念的意义,并说明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然后请组员们各自沉思构想自己的画像;b.给每位组员分发白纸一张及彩色蜡笔一盒,请各位组员专心绘画,并告知十五分钟之后集中;c.请组员围圈入座,并请一名组员首先将自己的画像展示在中央的小桌或椅子上;d.等大家都看到后,再传递给每位组员,并由每位说出他看到这画像的感受,对画像本身与绘画的本人则不加评语;e.全体叙述完毕,再由绘画者本人说明画像的意义以及所以如此绘画的理由;f.接着由第二位组员展示画像并依同一方式让在座者叙述各自的感受。全体轮流完毕之后,可进行自由讨论并观察大家的反应。
  
活动完后可以讨论如下题目:

自我观念怎样左右人们的言行?自我画像之前与绘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哪些部分人们感到愉悦或感到悲哀?颜色与线条的运用和性格有什么关系?自我画像对自我认识有什么帮助?
(2)相互信任
开展小组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小组活动促使组员发生变化,而小组动力的产生又有赖于小组凝聚力和小组内成员之间信任感的形成,因此,在开展小组工作的初期阶段,促成小组凝聚力和培养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小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信任,社会工作专家Johnson认为:
信任他人是一种冒险的选择,之所以会愿意信任他人,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人的行为对我们会有利。
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团体的凝聚力会更强,也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团体的效能。
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先学习开放自己、接纳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觉和意思,愿意和别人分享各种经验和观念。
要能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该先学会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
由成员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或低度的接受、支持与合作的意愿以及所呈现出来的高度或低度的开放、分享的态度,两个纬度交互作用之后,会形成下列的四种信任模式

三、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三大要素,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社会化人格的三大力量。而学校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之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事实上,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寻找更多的社区资源,创造更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正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和职责所在。

1、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概念和任务
把学校和社区联结起来,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
概要地说,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就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在整个学校及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学校与居民的联系,以及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在这个专业服务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学校协助学生,而且经由协助社区影响学校的政策,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主要有以下五大任务:
(1)协助学生通过服务社区来促进自我成长。学生的发展并非只来自学校教师或者工作员的协助,也来自学生的自我培养和训练。所以,社会工作者鼓励学生组织社区服务团队,为社区服务,为社区中有需要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病患者,等)服务,并在这种服务过程中带动自我成长与自我训练。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寓教予服务之中,强调学生生活与社区活动的相互结合,通过利用社区资源,既服务社区,又促进学生成长。
(2)强化“问题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问题学生”的提法虽然有些贴上标签的意味,也多少有些不符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学生有行为上的问题,甚至有比较严重的偏差,如偷窃、斗殴、敲诈以及欺负弱小同学,等等。因此,对于这些学生(在国内有些城市称之为“预控生”)的帮教以及行为纠偏不应只限于学校范围还应延伸到社区,不应局限于学校里教师的工作,还应该由社区青少年管理部门(如国内称之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及社区青少年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起着联络和桥梁的作用,甚至直接从事对问题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
(3)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政策。随着经济发展,学生家长越来越对现代学校的决策,如办学方针、学生培养、设施建设等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联系学生家长与参与家长会、争取他们支持学校政策或对学校政策做出建设性的反应,应该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之一,也是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主要方向之一。
(4)组织学生家长,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按照M•米德的理论,在现代社会,采用并喻文化乃至后喻文化的视角来加强家长与子女的真诚交流和平等沟通则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尤其是与子女交往的水平和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塑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更是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5)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由于学校是社区中最大的拥有资源的机构,所以,中外学者都倡导“学校是社区组织发展的中心”。但是,在现有的学校教育制度下,行政人员与任课教师均不可能从事社区教育或社区建设活动,只有学校中的专职社会工作者才能承担此责。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改进社区和培养大批人才的双重目标。
上述五大任务体系一般性而言,不同的地区因其情况不同而面临着任务的特殊性问题。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得比较早,服务理念和方法也较为完善。在学校介入社区这个层面上,他们的具体任务和做法是:
举办多项校际层面的社区活动,凭借不同学校的共同参与,在一个较高层次推广积极正面的讯息。透过这类活动,除了希望学生在学术上有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外,更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展社区教育工作,向在学儿童输送公民意识,增加他们对社会及社区的认识和关心。
针对一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问题,如毒品问题、辍学问题、黑社会问题和不良刊物等,透过学校社会工作者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密切合作,积极地组织社区人士关注这些问题,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成因,对青少年及在校学生的影响,以及谋求解决的办法,透过立法的程序作出保障或督促执法人士密切关注和贯彻执行任务。
发掘及善用社区支持。由于在校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活动也是多方位的,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配合不同的社区资源,才能向求助者提供足够的支持以适应社会生活。社区支持包括社区人士对服务的信任,转介合适个案的任务给另一个服务机构、义工资源、活动经费及设施、对受助者的接纳及援助等等均对社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推展起了很大作用。
  2、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过程和基本技术ffice ffice" />
所谓社区工作,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和社区居民一起工作的方法。由此,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关键即是对社区的了解和发动社区成员对学校教育以及学生成长事宜的充分参与。一般而言,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过程有以下五个环节:
(1)建立关系。学校社会工作者探访社区机构,如街道青少年保护办公室、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工作站,和其他社区发展相关社团、社区资源单位等等,访问社区重要人士,如街道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青少年保护办公室主任和专职教师,居委书记和主任,社会工作站站长,少年官主任,以及居住在社区的热心于青少年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对青少年工作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等等,与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了解社区居民对校小学生及青少年在教育和成长方面的需求或问题,以利于社区和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的界定及未来工作的扩展。除探访外,建立关系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有益于社区的活动来吸引居民接触学校社会工作者。总之,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在于:“让社区居民知道学校社会工作做什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是谁?”以及“让学校社会工作者知道社区居民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上的需要是什么?”
(2)社区评估。主要是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在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教育与成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资利用的社区资源,以及提供居民相关服务的社区组织,在充分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的方向和服务的内容与项目。评估社区环境的方法,最经常使用的是问卷法与访问法,有时也可以视其需要同时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社会指标、焦点小组,等等。
(3)发展计划,亦即活动设计。主要是根据社区调查和评估所得到的资料与结论,拟定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方案,划分工作的方法与步骤,并为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做准备。一个有效和良好的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服务与发展计划,必须考虑社区居民在对就学子女的教育、成长和发展等多方面的愿望与需要,而且具有适合性、可行性及可接受性等特点。
(4)社区活动,也就是社区活动的实施,将社区评估、社区发展计划的结果,正式纳入行政运作,付诸实施。实施的过程包括开会讨论、协调有关单位、争取经费或其他资源支持,多方宣传以争取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在上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些具体实施和开展工作的技术,本节将着重介绍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对社区情况调查和收集资料等方面的技术,至于社区环境评估以后的活动设计和安排,则将放入下一部分再作介绍。
在开展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之前先要对所服务或介入的社区进行一番调查研究,这其实也就是社区分析。与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有关的社区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社区教育环境分析。包括社区内牵涉到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成长的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以及教育资源的分布,等等。
社区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人口分析,包括在校学生人口总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习程度状况、在校学生人口素质,等等。
社区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社会问题分析。这里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影响到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成长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如各类青少年和在校学生违规行为(包括偷窃、吸毒、欺骗、敲诈、性犯罪以及逃学、逃夜、自杀、斗殴,等等)、单亲家庭及其子女问题、残疾儿童问题、失学问题、在校学生闲暇时间活动安排问题,等等。
社区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教育与成长需要分析。包括服务对象要求服务的种类、项目、形式、数量及其服务收费标准、时间安排,等等。
社区促进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成长的资源分析。包括各类机构资源的存量、权属、运用,等等。
上述社区分析对开展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至关重要。而社区分析所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咨询法、观察法和焦点小组。
3、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安排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社区是在校学生生活的又一个重要空间,也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领地,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的意义不容忽视。由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当然,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也应包括在校学生的家长、朋辈以及社区内的有关机构及工作人员),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不仅仅是说教,更主要的是将教育的意蕴融入到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在校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而这些活动也不仅仅是玩乐而已,其中蕴含着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以及方法。这就是和一般社区活动的区别所在。目前,国内不少社区也在寒暑假为在校学生提供很多活动,但是其中有许多只是为活动而活动,然而,学校社会工作则是通过活动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由于社区环境不同,以及社区内青少年及在校学生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学业层次差异等等原因,因此,不同社区可以有不同活动安排,以下只是介绍针对社区内的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常见的情况所开设的一些活动和服务项目。
(1)友群辅导工作计划
服务理念 
中学生活对初一同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小学阶段的比较,科目更多元化和艰深,人际关系要重新建立,等等,初一同学需要各方面的辅导。
基于角色和时间分配,教师并不是这辅导者的理想人选。高年级的同学,曾经历并成功地渡过初一阶段,正好作为初一的榜样,对初一同学作指导和分享经验。高年级同学在计划中多被称为大哥哥/大姐姐或领袖生(student leader而不是prefect),这正表示他们的角色不是正规辅导员(counsellor),而是初一同学的榜样或在社区内亲切如手足般的大哥哥/大姐姐。大哥哥/大姐姐接受训练的目的在更深入了解初一同学的需要、面对的困难及与他们建立和维系友谊的方法及与他们分享经验、提供指导和建议的技巧。训练目标并不在使他们成正规辅导员。
服务目标
透过社区内高年级同学对初一同学提供的服务,使
a.初一同学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b.初一同学能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c.初一同学能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得到指导和支持。
d.初一同学能获得意见和指导的途径。
e高年级同学能发挥领袖才能和关怀、照顾低年级同学的精神。
服务对象
a.接受服务者为社区内初一同学。
b.提供服务者为社区内高年级学生和学校社会工作者。
服务形式
此项计划乃由一群社区内高年级学生,经过训练、组织、由社工携手督导下提供多元化的辅导服务给予社区内的初一同学。
a.此项服务必须由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及老师携手合作在社区内推行。因为角色、专业训练各不同,老师可负责招募和组织高班同学,而社工可负责提供训练。督导工作则可由社工及老师联同负责。
b.活动包括下列项目:甑选大哥哥/大姐姐工作;训练大哥哥/大姐姐工作;建立检查和监督制度;组织大哥哥/大姐姐工作;初一同学分组工作;大哥哥/大姐姐与初一同学相认工作;辅导活动;评估活动。
  (2)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

社区内学校社会工作在社区开展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区内成年人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另一部分是社区内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为社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志愿服务。
青少年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
a.目标:
招募及联系青少年成为志愿者去帮助社区上有需要的人士,建立关怀的关系,并学习助人意识及技巧。
b.工作手法:
确定帮助区内那些有需要人士
招募及联系青少年作志愿者(也可以是边缘青少年),使其体验助人之乐趣及学习负起责任
确定他们的能力及意愿,按照情况提供训练机会,并安排适当的服务机会
跟进服务情况并定期举办志愿者联谊活动,巩固志愿者组内部结构。
例子:
组织边缘青少年提供训练,如安排探访敬老院,提供娱乐节目或为区内长者清洁家居,使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满足感。
c.工作员角色
培训员:向青年志愿者提供合适的训练
组织者:建立青年志愿者小组及有需要人士的资料库,以提供合适的配对
支持者:支持及巩固青年志愿者网络的建立。
为青少年服务的社区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
a.目标:
招募社区内志愿者,帮助社区内有需要的青少年或在校学生。
b.工作手法:
确定社区内青少年服务对象中有那些人需要别人的协助。
招募及联络志愿者,并且确定他们的能力及意愿,然后提供适当的训练予志愿者,使其能更有效地协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跟进志愿者服务情况,提供合适的支持,鼓励以促进志愿者网络的建立。
例子:组织个别志愿者组成志愿者队伍,以弹性的时间及志愿者数目协助个别有需要的青少年;动员义工、志愿者携同青少年为区内敬老院舍提供娱乐活动以及定期探访;在年末组织志愿者携同青少年为区内独居老人打扫家居;为成绩差的学生提供功课上的协助。
c.工作员角色:
培训者:向义工提供适当的训练及协助青少年,适当地接受志愿者的协助。
组织者:建立志愿者系统及社区内有需要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资料,以便作出适当的配对。对志愿者提供适当的培训及支持以巩固志愿者网络的建立。
资源提供者:找寻社区资源(包括人立及物力)及分配资源予以有需要的青少年
(3)青少年成长支持网络计划

目标
建立支持网络去解决青少年个人问题,扩阔社交圈子,并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及适应技巧。
工作手法
a.协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处境及问题成因
b.界定及接触青少年身边的关键人物,而相关人物可从感情及能力方面做出评价
c.联络青少年的相关人物,使其愿意及明白如何协助该青少年从而建立支持网络
d.促进该青少年与其相关人物之联系以强化支持网络之发展
例子:协助社交圈子狭窄的青少年,建立其社交网络;联络青少年的父母及老师以减轻其学业上的压力;协助自卑的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朋辈圈子,以提高其自我形象。
工作员角色
a.支持者:对青少年及其相关人物提供支持及鼓励,以使他们能共同解决问题或困难
b.分析者:协助青少年分析其问题成因及其解决问题的网络。同时,可以协助重要人物分析如何协助该青少年
c.促进者:联系青少年及其相关人物的关系,建立及促进彼此的合作
d.培训者:教导相关人物如何协助青少年,同时,亦教导青少年如何接受别人的支援及协助。
(4)邻舍关怀行为偏差青少年计划
目标
协助边缘青少年与区内人士及邻居建立友善的相处关系,并在邻舍间推动互助的意识及行为。
工作手法
a.调查、分析及掌握区内之邻舍网络
b.从愿意助人程度、接触面及个人资源以确认或发掘区内的核心人物
c.若有需要,可向核心人物提供适当的资源及支持,以协助其于网络内发挥功能
d.联系区内核心人物的互助支持网络,并同时关注全区性之社区内突出的青少年问题,从而推动区内人士互相协助。
例子:与社区内的核心人物,如“青保办”老师、居委会主任等接触,协助安排边缘青少年多与居民面谈或多加沟通,使区内人士以较正面及关怀的态度对区内行为偏差青少年有更多认识,减少对立之态度,使邻舍关系更加和谐。
  工作员角色

a.组织者:组织行为偏差青少年及通过社区内核心人物及组织与社区内居民有对话机会。
b.促进者:促进相互了解,使其有和谐的相处关系
c.支援者:支持及巩固和谐与互助的邻舍关系
(5)青少年权益保护宣传和咨询活动
目标
让家长及区内有关人士警觉及认识社区内青少年权益保护情况。组成关注小组,解决区内学生在权益上遇到的困难,以达至政策上的改变和权益受损状况的改善。
工作手法
a.鉴定区内有关家长及青少年共同面对的权益受损害的问题
b.鉴定关注此事件的家长及有关青少年
c.鉴定与此事件,如家庭内对学龄儿童的暴力行为,学校对学生的歧视及其他侵权行为,等等。
d.定期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向社区内遇到青少年侵权的当事人提供咨询及援助。
例子:就学生及家长关注的事,举办专题研讨会;遇有不明确或不清楚的政策,去信向有关部门澄清。
工作员角色:
a.组织者:协助受影响及有兴趣关注此事件的人士组成关注小组
b.中介者:联系区内及社会上有同类事件关注的团体及联系媒体
c.培训者:根据当事人的需要提供训练
还有一些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服务形式或活动项目,如成长夏令营、家长学校、社区内校际大型活动、亲职教育、单亲家庭及学龄子女联谊活动,等等。上述服务项目中,有一些在国内已有开展,倘若在这种活动中在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以及专业社会工作的手法,也许助人效果更为理想。然而,上述更多的服务项目在国内尚是空白,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青少年工作部门,或者是社区管理部门对这些服务领域还没有给予关注,因此,在中国开展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服务活动有广阔的空间。
四、咨询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还可以向学校及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的专业咨询服务。这些咨询内容包括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辅导或工作方向、学生家长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方式、老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建立、学校开展学生活动的内容和项目设计、有关学生培养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等等。
  摘自范明林编著《社会工作实务(下)》(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核培训试用教材,内部资料)

德正社工(www.dezheng.net.cn)@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冀ICP备13008887号-1.
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42号碧景园门楼三层 电话:0311-89252262 E-mail:sjzdezh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