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德正社工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联系人:德正社工
联系电话:0311-89252262
联系传真:0311-89252262
联系邮箱:sjzdezheng@163.com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42号碧景园门楼三层
公司网址:www.dezheng.net.cn
详细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德正动态 -> 信息显示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及方法应用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2146
      整个个案,严格按照社会工作程序,将其分为五个阶段,以下是详细内容:
  第一阶段:关系建立本阶段除去事先和M通过电话进行了几次咨询外,在中心进行了两次会谈。时间按事先双方预定,安排在每周五下午2:30-3:30。考虑到本次是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做个案,并且又是工作者第一次独立接案,因而不敢懈怠。严格按照程序,在正式进入会谈之前,让M填写了个案登记卡。登记时间为2004年2月。如果依据专业的转案步骤,需要原工作者(也就是中心主任)作简短的介绍并需同案主展开讨论,引导案主发表对接替者的看法及内心感受。接替者以观察者身份参与原工作者对案主的服务。然后原工作者和接替者一起开始工作,并向接替者介绍案主的有关情况。之后,接替者才开始独立负责。但本次个案却是例外。整个转案过程中,原工作者除交给工作者案主的第一手资料外,再未有更多介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中心主任时间有限来不及做更多介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案主M对工作者并不陌生,特别他不希望继续去年的辅导,而是希望从新开始。作为一名工作者,我万分清楚,要从新开始,对案主而言,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因为这必将又不得不使案主再次面临曾经经受过的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甚至还有可能使他的症状再度恶化。就此,我慎重地征求了案主的意见。我的案主给工作者的答复是坚定的:“我不是没考虑过老师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怕重新唤起那些情感体验。因为我相信这些对我的问题是有帮助的,老师会给我更多新的建议。去年咨询了大半年,我感觉实在没什么效果。所以想换个老师听一下意见!”看得出来,案主对工作者抱有很大希望和期望。
  了解了案主的基本心理状况之后,工作者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材料放在案主容易看到的位置,但并未给案主看。在交谈之初,真诚地告诉案主:“从你刚才的谈话中,看得出来,你很希望获得改变,在咨询过程中感觉效果不好,能够主动寻求新的帮助,这是很难得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双方愉快的合作,为你解除困惑。”(A)“而且,从去年有限的接触中,我对你的问题也有所了解。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复杂,但解决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双方合作得好,相信问题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很好解决。”(B)“有一点不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我需要与你提出来,在咨询的过程中,症状可能在一段时间会有所起伏,希望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另外,从心理辅导的角度看,工作者只是起引导作用,最终获得改变还需要自己。”(C)“去年你在主任那儿咨询过,我也是知道的。正如我前几次在电话中与你提到的,虽然要从新开始可能会费时些,但我想这是必要的。”(D)
  在关系建立阶段,工作者为案主营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和谐的气氛。虽然本阶段只安排2次交谈,但是效果却是显着的。案主最初的顾虑与怀疑逐渐消逝,对工作者和自己变的更加有信心。如案主在交谈之前,反复提到“我去年在主任那儿咨询已大半年了,可是我感觉没什么效果。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天啊,我怎么这么不幸遇到这么糟糕的问题呢!”案主表现出了一种极矛盾的状态。渴望获得改变但同时又怀疑能否改变。工作者在了解了案主这种心理状态之后,通过真诚、信心的表露,促使案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本阶段效果是显着的,这得益于以下技巧的运用:1、注重细节的暗示作用。如工作者在和案主交谈前,拿出访谈材料放在案主易见到的位置但又不给案主看。很明显,一方面让案主觉得工作者对他是关心的、尊重的,对他的问题是重视的(这么多材料都是事先准备的?都是关于我的吗?)另一方面,随意显示材料但不刻意暴露材料,既让案主知道又不交给案主(这里收集的是些什么材料呢?也许对我的问题有帮助吧!)通过发挥细节的暗示作用,容易使案主对工作者产生信任感,这为以后诱导案主适当暴露内心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种安全的气氛得以营造。2、工作者真诚态度的表达。如(A)中“……这是难得的……我希望……为你解除困惑。”3、激发信心的技巧。如(B)中“虽然……有些复杂,但……并不难解决”4、坦白表达看法的技巧。工作者并不是一味地表达那些案主喜欢听的或乐意接受的话,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表达案主不太乐意接受的看法。如“……可能会起伏……希望你有这个心理准备……最终获得改变还需靠自己。”通过这种技巧的运用,案主觉得工作者是真心真意帮助他的,是真诚的、是坦率的、是值得信赖的。这更进一步加强了案主对工作者的信任感。5、模糊承诺的技巧。在关系建立之初,工作者需要适当向案主作出某些承诺,以激发案主的信心。但是如果过于具体,虽然在一时可能让案主对问题的解决信心十足,但是一旦问题在中途遇阻,又易使案主在心理上对工作者产生怀疑(他原来所说的是真是假呢?他说话怎么不算数呢?)因而需要模糊。如“相信问题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解决”(“较段时间”,“较好解决”)是个模糊概念,易激发案主信心,同时避免具体,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做良好的准备。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与诊断本阶段工作者同案主M共进行了3次交谈,开展了1次活动,家庭访视1次。在会谈方法运用上,以案主自我陈述为主,工作者适当引导为辅。
  在收集资料时,涉及到案主及案主所在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分为案主系统、家庭系统、小群体系统、组织系统及社区系统。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工作者在同案主交谈时,得知案主班上在3月份有一次春游活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案主,工作者决心参与其中。
  案主:我平时不太适应在公共场所活动,以前,班上许多集体活动,我都借故推拖。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没有办法,我有苦衷啊!
  工作者:我对你的状况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你能够尝试着去克服一下,多参加些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与同学多交流一下,会不会对你更有帮助呢!
  案主:……我想是吧!也不是每次集体活动我都不参加的。通常我都是尽力去克服。虽然很痛苦,但每次挺过来后,心理觉得很高兴。
  工作者:(微笑,鼓励)你做得很好!相信如果你能够继续坚持,你的那些不适应会漫漫消失的。接着工作者又向他解释了认识、情感、行动之间的关系。他的领悟力很好,表示以后愿意通过行动来改变情感,打破思想束缚。……。
  案主:听我们班干部说,可能3月份我们班有一次春游活动。我想这个活动我会参加的。
  工作者:春游活动?在哪儿,我可不可以参加?
  案主:当然可以,地点在哪儿,我也不太清楚,可能现在还没定下来吧!要不,等我回去问下我们班长,下次来中心,我再告诉老师。
  工作者:行!好久没出去散散心了,……。
  2004年3月5日,工作者终于如愿以偿,与案主全班学生同去春游。在这一天,我和案主有的只是聊天、烧烤、爬山、……回校后,我要求案主写了篇春游心得,他在文中写道:“……我玩得很开心。与老师聊天、烧烤、爬山……很奇怪,平时每天都会冒出来的那些念头少了许多。我没过多关注自己的症状,一天下来平安无事。我仿佛觉得症状在一天中消除了许多,我慢慢找到了自信。”
  通过春游活动,工作者对案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获得了许多新的东西。如案主的交往方式、兴趣爱好、遇刺激时的情绪反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单纯靠会谈无法获得的信息。不仅如此,而且使案主初步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获得了更多自信心。此外,访视技术的运用也在本个案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访视”,即在个案社工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社区拜访有关人员。工作者听取案主的自我陈述之后,自觉还有某些信息需要补充但案主无法提供。于是,决心对案主家庭、学校进行访视。征得案主同意之后,工作者通过访视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据案主的母亲讲,案主小时候很活泼。但在他3岁时,有一次喊人,不小心音说别扭了,引起当场的人都笑起来。自此之后,案主变得小心谨慎。
  第三阶段:目标与计划制定对案主的资料收集与诊断完成之后,工作者向案主重新陈述了问题,双方在问题达成一致后,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困难,如确定案主主要问题在于强迫观念及缺乏安全感。进一步探讨导致强迫观念的因素,诸如案主的谨慎过敏的性格,曾经受到过的刺激,人际关系失调,不合理的思维模式等。关于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因为案主小时候的安全需要未得以满足,而在成长过程中,过渡不顺利。二是强迫观念的引诱刺激,从总的方面来看,案主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因而在目标制定上,总目标是健全、完善人格,分目标是:(1)消除强迫观念;(2)增强安全感。认识到案主缺乏安全感主要由强迫观念引诱刺激所致,二者存在内在联系,因而建议从解决强迫观念入手,把消除强迫观念作为首要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又需要制定更小的目标,如改善人际关系,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目标制定之后,工作者又协同案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四阶段:服务提供与治疗实际上,从关系建立阶段开始,服务提供也随之开始,如认真倾听案主倾诉,鼓励、诱导案主暴露问题,帮助案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本个案中,工作者采用了综合辅导方法,一是通过精神分析,使案主充分认识到强迫观念背后的内心冲突,为症状提供必要的解释,通过认知领悟疗法,纠正了案主的非理性认识,通过行为疗法,如橡皮圈法,帮助案主克服强迫观念的困扰,通过森田疗法,帮助案主培养顺应自然,坦然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具体情况详见下表:症状分析及解释建议运用的理论及治疗手段备注反复闪现对别人不敬的念头、想法这是潜意识对曾经遭遇过的不公正待遇的反抗及不满的声音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要坚决讨回说法,以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精神分析理论本解释依据案主提供的有关“儿童时代被欺负”的材料反复闪现,无法控制一方面是自主强化,另一方面内心冲突未得以化解虽然内心冲突不能在短时间化解,但是可以减少对意识的关注操作学习理论,强化疗法,愈关注、愈强化愈强化、愈关注、恶性循环一旦闪现某个不好的念头,恐惧不已,焦虑紧张对安全的过敏念头、想法成为威胁安全的一种刺激1、放松训练2、思维阻断3、药物辅疗放松疗法,思维阻断疗法觉得随时都会遭到外界莫名攻击,报复,惶惶不可终日对安全的过敏产生关系妄想1、放松训练2、森田疗法森田理论安全感缺乏源于案主小时遭遇的惊吓,后天的偶然事件诱导使之再度成为问题担心别人听到,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过敏反应1、故事“口袋里的大灰狼”2、关于“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纠正不3、现实的思维模式以及儿童心理认知领悟疗法对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的运用
  在整个服务提供过程中,最具特色的有两点:其一是为案主提供临时住所及有关神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二是对案主进行跟踪辅导,在讨论案主人际关系过程中,得知案主对其寝室同学E很有意见,甚至有强烈的厌恶感,在问其原因时,案主告诉工作者:“他常常大吵大叫,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让人看着便不舒服。”最初工作者试图帮助案主改变认识,如告诉案主:“喜欢大吵大叫、对别人评头论足,那的确是同学E的缺点,但你可以试着去接纳他,告诉自己那只是人家的性格而已,他一向都如此,与己无关,如果他能够改变一下,也许我们大家会更喜欢他的,要是他不愿意改变,我也帮不了他。”案主表示同意,答应回去试试效果,没过多久,他又来找工作者:“我也试着那样去认识,虽然比以前厌恶感要弱些,但一见到他(同学E),我还是不舒服,我很希望换个寝室,可是现在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工作者理解他的状况,看来他的厌恶感已相当强烈,如果单纯靠理智上的认识,这种情感并不容易消失,如果他继续受到刺激,只会加强这种负性情感,因此,工作者决定从环境的改善入手,为他提供临时住所。另外,为了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工作者还为案主提供了有关森田疗法方面的书籍,考虑到案主情绪的反复性,工作者打破了限定每周一次会谈的规定,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电话主动关心案主的情况,以便及时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
  第五阶段:结案与评估
  通过长达三个月的个案辅导,案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症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考试大收集整理
德正社工(www.dezheng.net.cn)@ 201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冀ICP备13008887号-1.
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42号碧景园门楼三层 电话:0311-89252262 E-mail:sjzdezheng@163.com